创伤记忆与社会认同: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公共建构
    • 作者: 李昕;
    •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创伤记忆;;社会认同;;历史认知
    • 摘要: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都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面临的社会认同危机的现代表征。南京大屠杀迄今已80周年,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来说,往往过度苛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缺乏反抗精神。产生这种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真实状况的了解及大屠杀受害者面对屠杀时极端无助的心理状态的正确认识,低估了极端情况下情境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基本归因错误。因此,必须从自身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并通过这一建构,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获取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 年期: 201705
    • 中文刊名: 江海学刊
    • CN: 32-1013/C
    • ISSN: 1000-856X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169.689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研究”(项目号:13CGJ0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