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详情
>
创伤与记忆:“慰安妇”的私密创伤与公共记忆重构
创伤与记忆:“慰安妇”的私密创伤与公共记忆重构
-
作者: 刘喜涛;曹大臣;
-
关键词: 慰安妇;;私密创伤;;公共记忆
-
摘要: "二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围绕"慰安妇"历史问题形成截然不同的认知,不同认知的背后是双方对历史记忆重构的导向不同,形成对同一历史创伤记忆不同的取向性。在"慰安妇"私密创伤进入公共空间过程中,存在历史叙事侧重面不同的趋向,特别是日本在加害与受害双重心理下的创伤记忆形塑过程,成为中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分歧严重的重要方面。在"慰安妇"问题政治共识难以达成的背景下,能否另辟蹊径,从民间交流、媒介传播、雕塑和纪念场馆等公共领域促成创伤记忆的固化,重构公共记忆。通过自下而上的记忆传递,促成日本在国家层面形成共识,进而形成东亚国家及地区关于"慰安妇"的公共记忆,这不失为推动东亚和解、和平的路径选择方向。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年期: 201811
-
中文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
CN: 32-1302/C
-
ISSN: 1001-8263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236.97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战后国民政府遣返日本侨俘研究”(2017M62168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日本侵华战争与葬仪——以靖国神社为中心”(14JJD77002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