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共同记忆:后申遗时代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化
-
作者: 李昕;
-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后申遗时代;;历史教育;;全球意识
-
摘要: 南京大屠杀迄今已经过去了80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后,以往无论在形式上、制度上,还是理念上都流于简单化、平面化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亟需全方位、立体化转向与深化。这是一项制度建设和理念升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尤以理念转换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后申遗时代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化,首先要在史实教育层面避免简单化,向历史与记忆并重的历史叙事转化;其次在历史观教育层面要警惕"事件论"倾向,以"情境论"构建其人类学的普遍意义;最后是教育目标应适应时代需求,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超越民族情感,构建全球意识,使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使命。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
年期: 201706
-
中文刊名: 学海
-
CN: 32-1308/C
-
ISSN: 1001-9790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145.275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研究”(项目号:13CGJ0110);;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2017年度基金项目“申请‘世界记忆名录’后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入”(项目号:17YJY0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