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民众”:“五四”运动后革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及影响
-
作者: 罗崇宏;
-
关键词: 共产主义;;工农;;民众;;到民间去;;阶级
-
摘要: "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视域中的"民众"经历了从"合群"到"到民间去"的语义嬗变过程。"民众"由此而成为了一个被赋予特殊"阶级"特性,并指向"工农"这一现实群体的政治话语。从话语机制来看,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发明"民众"这一权力话语,以期实现把工人、农民转化成为革命主力军的目的。这种民众话语的生成,也为上世纪30、40年代把"工农"视为革命主体力量的"大众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调。同时,从2 0世纪的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形来看,革命知识分子所发明的以"工农"为主体的"民众"话语,为中国革命主体力量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准备和话语支撑。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年期: 202006
-
中文刊名: 社会主义研究
-
CN: 42-1093/D
-
ISSN: 1001-4527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334.430
-
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17ZDA275);;
2020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年度项目“当代‘大众’话语流变与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研究”(WKY20006);;
2020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当代‘大众’视域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研究”(20BZW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