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淞沪会战的战略地位
-
作者: 孙才顺
-
摘要: <正>关于淞沪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多有研究,但从中日双方战略的高度加以探讨却很不够,本文试就此作进一步论证.一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统帅部的基本战略为“持久消耗战略”,不容否认,这一战略对中国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淞沪会战在这一战略实施中居有特殊地位.七·七事变爆发后,“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7月17日,日本参谋本部制订的《关于华北用兵时的对华战争纲要》规定:战争初期.调集优势兵力扫荡中国第29军,解决华北问题;若遇国民党中央军抵抗,即以充足兵力迅速给南京方面以强大压力,一举解决中国问题.其总原则是“进行必要的小规模调兵遣将;兼施政治、经济等策略手段,争取在短期内挫抑敌方的抗战决心.”按照这个方针,日军调集4个师团,于7月底迅速攻占平津,然后分兵三路,南向突进.华北乃一马平川,适合日军机械化、立体化
-
机构: 滨州教育学院教务处
-
年期: 199601
-
中文刊名: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
CN: 37-1337/G4
-
ISSN: 1009-0738
-
CI指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