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风物与怀旧式想象——论南京民国城市影像的当代塑造
    • 作者: 赵轩;
    • 关键词: 民国南京;;城市影像;;怀旧想象
    • 摘要: 曾是民国首都的南京,是海峡两岸有关国族记忆的共同还原点,更是中华民族近现代深重灾难的象征。当代华语电影中的民国南京影像,可分为辛亥革命、抗战及国共内战等历史视阈中的民国首府南京、"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下的"人间地狱"南京,以及淡化历史背景、追忆民国风情的"怀旧"式南京。在这些影像中,宏大的民国城市景观带过了具体的市民生活,风物展示的本土民俗性掩盖了民国都市的现代性,基于民国风韵的怀旧式想象遮蔽了城市影像的民族主体性。究其原因,在民国南京的"记忆治理"机制中,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宏大历史叙事和追求历史细节真实的"国难叙事",限制了民国南京影像的表现空间和其得以承载的话语蕴藉,使得南京城市影像在银幕中逐渐丧失了主体性和表现性。
    •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 年期: 201706
    • 中文刊名: 江汉学术
    • CN: 42-1843/C
    • ISSN: 2095-5634
    • CI指数: 51.805
    •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南京民国城市影像的塑造与海外传播研究”(2016SJD7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