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英烈名录
资源导航
雨花英烈大数据
平台简介
登 录
注 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详情
>
马克思为何对太平天国评价前后迥异
马克思为何对太平天国评价前后迥异
作者:
曹志君;袁蓉;
摘要:
<正> 马克思在1850年至1862年间对太平天国的认识有一个从同情赞许到批评指责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息息相关。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必须对当时历史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年期:
200106
中文刊名:
世纪
CN:
31-1654/K
ISSN:
1005-4715
CI指数:
0
在线阅读
PDF下载
相关推荐
相关文献
瞿秋白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之
评价
的当下性思考
周龙燕;
2012-09-15
马克思
主义创新与
马克思
文本的历史
分析
——评《
马克思
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胡大平
1998-07-15
论
马克思
主义何以能够引领社会思潮
王刚;
2012-06-25
马克思
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历程——从李大钊、瞿秋白到毛泽东
石碧球;
2012-05-30
抗日战争时期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米晓娟;
2012-01-13 10:17
从困惑到迷茫:1927年后
马克思
主义者瞿秋白的心理嬗变探析
胡丰顺;洪雁;
2012-06-10
南昌起义与创立中国化的
马克思
主义的伟大开篇和周恩来、朱德、陈毅对伟大开篇的贡献
石仲泉;
2012-08-20
马克思
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
思想的学术评估
胡大平;
2012-09-30
在
马克思
主义与“士”之间——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瞿秋白
毕芙蓉;
2013-03-05
测绘现代性权力的基础——福柯空间
分析
视角及其对激进社会理论的贡献
胡大平;
20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