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重庆兵器工业基地的形成及意义
    • 作者: 戚厚杰,奚霞
    • 关键词: 兵工厂;;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搬迁
    • 摘要: 中国兵器工业开始于鸦片战争,发展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后由于封建割据与军阀混战的需要,几乎每省都有兵工厂,形成了布局分散,设备、原料依赖进口,生产落后的中国兵工生产特点。1927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兵工厂进行了分期整顿,实行关停或并迁,形成了汉阳、上海、金陵、济南、巩县5个大型兵工厂。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一·二八”抗战后,鉴于日本侵华势不可免,蒋百里、蒋介石等先后考虑抗战开始后,能够支持长期抗战的兵器工业的工业生产基地选择问题。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后方基地的认识也在变更,先后选择了西北和湘西、四川为中心的滇、黔、川西南地区。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重庆具有天时、地利、人才的独特条件,各兵工厂在搬迁中有的径迁重庆,有的一迁他处,再迁重庆,最终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生产基地。重庆兵器工业支撑了长期抗战,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兵工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 机构: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研究馆员 ,馆员
    • 年期: 200502
    • 中文刊名: 抗日战争研究
    • CN: 11-2890/K
    • ISSN: 1002-9575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417.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