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当时与未来——重读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译介与诠释
-
作者: 胡明;
-
关键词: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现实主义
-
摘要: 1931年瞿秋白受到无情打击并被拉下重要领导岗位后,乃全神贯注地留意文艺,即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以及经典文本的研究。瞿秋白在上海系统地清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主要线索与经典文本,认真翻译并作了尽可能正确而清晰的阐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第一次得到完整、系统而正确的阐释。瞿秋白理解与阐释的这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体系以及结合中国文坛实际即"中国化推行"的一批文艺批评著述,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一波左翼文艺批评高潮,尤其是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内核结合后的中国化体系,其革命性与战斗力至少一直延伸到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尽管在文革中瞿秋白被批判,但他创立的这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中国版的思想内核却影响深远,与社会转型期沉重的历史意识形态思考一并撞击着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心灵。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年期: 200705
-
中文刊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CN: 11-3596/C
-
ISSN: 1000-0062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22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