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详情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党员登记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党员登记
-
作者: 王建华;
-
关键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党员登记;;党的建设
-
摘要: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大力发展党员的同时乡村党员发展出现突击动员的现象,经济的发展也使党员阶级成分发生了极大的变动。针对党员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开展党员登记工作,并提出党员登记的四项标准:"对人公道,对己模范,经常到会,缴纳党费"。随着登记工作逐步深入,这四项标准逐渐暴露出忽视生产的局限性。1945年,西北局组织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农村支部发展新党员的标准:好劳动、能公道、能工作。对于已发展的党员,也提出热心工作、主张公道、积极生产、努力学习,或者革命斗争、遵守纪律、积极生产的新标准。以发展生产为契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乡村党员发展与登记的路径。
-
机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年期: 201101
-
中文刊名: 党的文献
-
CN: 11-1359/D
-
ISSN: 1005-1597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14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