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叙事及国家形象建构
-
作者: 陈林侠;
-
关键词: 电影艺术;;“南京大屠杀”;;三种叙述模式;;跨文化;;民族主义;;国家形象;;建构
-
摘要: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等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强调内部同一性的民族主义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民族国家意志的正当性、合理性不仅存在于叙述的影像世界,对于正处于"本土全球化"阶段、文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年期: 201204
-
中文刊名: 艺术百家
-
CN: 32-1092/J
-
ISSN: 1003-9104
-
核心期刊: Y
-
CI指数: 591.478
-
基金: 2010年度教育部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YJC760005)阶段性成果;;
2011年度国务院侨办一般课题“全球化背景下北美华语传媒的中国形象及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GQBY2011031)阶段性成果;;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化战略与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研究”(项目编号:GD1184)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