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迎汪复职”运动的态度及其教训
  • 题名: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迎汪复职”运动的态度及其教训
  • 作者:刘喜发,周春云
  • 摘要:北伐战争初期,蒋介石通过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手段攫取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为了抑制和削弱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左派企图让远在欧洲的汪精卫回国复职,开展了“迎汪复职”运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该运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当北伐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危机后,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精卫身上,并主动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让给所谓的“国民党左派”。在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没有抓住时机积极广泛地开展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势力,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迎汪复职上。“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策略的失误。之所以犯此错误,一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国民革命──国民党主体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影响,二是对蒋、汪缺乏正确的认识。迎汪复职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统一战线中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方针,才能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 年期:199501
  • 刊名:东北师大学报
  • CN:221062C
  • ISSN:10016201
  • CI指数:12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