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特征与“周”族名国号的由来
  • 题名:重农特征与“周”族名国号的由来
  • 作者:胡阿祥
  • 摘要:在甲骨文、金文中,“周”字本义为田野种禾,也为田间种禾;因种禾养口,又孳乳出从。之“周”。由从口之“周”再引中,“周”有赒给、周密、周遍、周匝等义。随着“周”字本义的逐渐隐晦,及至后来,解说“周”族名或“周”国号者,遂多据后起的引申义立说,道德周密、歧山四周、舟,乃至周原诸说,皆属此类。事实上,以甲、金文字为依据,联系周族的历史,可以认为:其一,因弃驯化艺植了众多作物,弃之后代直到不久出前,也都以重农为特征,“周”由此成为这一支民族的族名;其二,古公 父时代,基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周”由族名上升为国号,“周”国号出现的地域则在歧下之原;其三,姬发伐纣、商王国解体后,周成为“有天下之号”,历时达八百年之久;其四,农业一道在周民族起源、发展、壮大乃至成为天下共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以“周”称其族名、国号乃至“有天下之号”,而得到了极致的表张。
  • 机构:南京大学历史系
  • 年期:199904
  • 刊名:中国农史
  • CN:32-1061/S
  • ISSN:1000-4459
  • 核心期刊:Y
  • CI指数:138.4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6czs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