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专家导航
成果导航
专家成果大数据
登 录
注 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题名: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者:
张生;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空间生产;;历史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公祭
摘要:
空间具有政治性,是政治对抗的场所。南京大屠杀在军国主义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产生于特定的空间里,中国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普通平民被屠杀的背后,是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其殖民统治秩序的图谋。但空间是多层次的,在南京大屠杀的空间中,外国侨民进行了局部的空间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人道主义价值,具有世界性意义。战后,在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背景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基于历史遗产进行了空间的再生产,以表达中国人民的战争记忆与和平理念。但空间不是全然"被动"的,在被生产出来以后,它也自我生长,逐步获得按自身逻辑表达和诉说的能力。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
年期:
201903
刊名: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N:
32-1877/K
ISSN:
2096-4587
CI指数:
0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京大屠杀期间难民收容所内部生态研究”(17CZS060)、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工程”专项“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16KZD016)子课题“大屠杀期间西方在宁人士生活史”的阶段性成果
在线阅读
PDF下载
相关文献推荐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
张生;
2007-01-30
“速战速决”失败后的疯狂报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原因新探
姜良芹
1999-11-15
从历史到记忆:深化
南京大屠杀
研究的逻辑路径
张生;
2014-11-28 09:32
从
南京大屠杀
看中国抗战前途——
南京
西方人士的观察和预判
张生;
2006-11-25
南京
市档案部门积极参与
南京大屠杀
史料挖掘与研究
特约记者 夏蓓
2007-12-17
德国档案中的
南京大屠杀
张生;
2005-12-10
美国文本记录的
南京大屠杀
张生;
2012-10-25
从
南京大屠杀
的发生看
日军
的战略时机选择——以日方思虑为中心的考察
张生;
2007-11-25
出版语境下的
南京大屠杀
史研究
杨金荣;
2018-04-15
如何进一步深化
南京大屠杀
史研究
张生;
2016-06-15